- · 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[08/03]
- · 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[08/03]
- · 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[08/03]
- · 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[08/03]
- · 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[08/03]
我为电池做“体检”(科技自立自强·青年科学家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目前,他和团队正在研究智慧电池。“如果出现隐患,电池可以自我修复,就像人的免疫系统一样。”王家钧十分兴奋,“未来这些技术一定可以实现。”
目前,他和团队正在研究智慧电池。“如果出现隐患,电池可以自我修复,就像人的免疫系统一样。”王家钧十分兴奋,“未来这些技术一定可以实现。”
这项研究需要结合物理学理论及方法,王家钧便“从零开始”跨学科自学,再结合自身化学背景,边学边试。9年时间,王家钧的科研水平快速提高。
“刚起步时,就像在山洞里做手术。”王家钧坦言,不少技术是“从无到有”,从研究路径到检测手段,都没有“现成的路”,而是要步步摸索。失败的设计方案摞成小山,损耗的电池套壳装满几箱,看着屏幕上一次次不完美的数字,王家钧并不气馁。
“成果要在实践中检验,知识要交流更新。”如今,王家钧团队已经为全国数十家行业龙头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。
“跌倒无数次都没关系,但一定要思考总结,发现问题,再爬起来继续走。”5年间,王家钧团队不仅全面解析了高性能锂电池性能衰减机制,完成了固态电解质代替易燃的液态电解液的全固态电池研制,还在国内率先建立起新型智能状态诊断和寿命阈值防误判技术,将锂离子电池寿命智能预测精度从不足80%提升至96%,让电池更加智慧、更加安全。
2001年,王家钧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,攻读化学专业的硕士、博士学位。2008年,他又出国深造,研究同步辐射多维成像技术,“简单说,就是为电池做‘CT',检查身体、治疗疾病,让它更‘健康强壮'。”
“小时候,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但想创造价值,带来改变,做了不起的事。”王家钧从小酷爱阅读名人传记,“能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,能看清个体和时代的关系。”
口袋里的手机、马路上的汽车、太空中的空间站……电池无处不在。
文章来源: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ebgcd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6/1787.html
上一篇:哈工程“水陆两栖机器人”可跑可游打破业界难
下一篇:官方支持!此地多所高校获强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