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我为电池做“体检”(科技自立自强·青年科学家

来源: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16 08:4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“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” 核心阅读 在这片“电池森林”里,王家钧时常工作至晚上。不仅如此,为了方便24小时监护实验,他曾连续半个月睡在实验室楼下的车里……然而起

  “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”

  核心阅读

  在这片“电池森林”里,王家钧时常工作至晚上。不仅如此,为了方便24小时监护实验,他曾连续半个月睡在实验室楼下的车里……然而起初,王家钧的实验却屡遭失败。

  2017年,一次回国交流让他深感回国时机来了:“新能源行业发展火爆,企业和平台骤增,技术迅速升级换代。电化学储能技术是战略性技术,各国都在加紧布局,我觉得回国既能做出贡献,也有更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。”

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(电化学)专业班,人称“学霸班”。学生们的成长,离不开“大家长”王家钧的支持和鼓励。

  80后王家钧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主任、特种化学电源所副所长,曾获“中国电化学青年奖”等荣誉,迄今已在国际高影响力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。他在国内率先将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应用于电池研究,实现对电池的“把脉治病”,管理和改善电池的健康状态,因此也被大家称作“电池医生”。

  “在哈工大,榜样很多。”王家钧介绍,新中国成立初期,800多位平均年龄只有27.5岁的年轻教师,从五湖四海聚到哈尔滨工业大学,用短短10余年,创办了24个新专业,培养出一批“国之重器”的铸造者。课内课外,他常讲起一代代哈工大人接续奋斗的故事,“希望学生们都能继承弘扬爱国奉献的精神传统。”

  “跌倒无数次都没关系,但一定要思考总结”

  “我们的研究,能让各类电池更加安全、寿命更长、容量更大。”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池实验室内,成排的充放电仪闪烁着指示灯,早上8点不到,王家钧已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工作,说起研究,他的言语间透着严谨。

  “我也经历过考研,只要心中有梦想,坚持不放弃,就一定能成功。”去年年底,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前3周,作为班主任的王家钧和班长一起,与每名同学的导师、家长联系,邀请他们以写贺卡等方式,鼓励大家做最后冲刺,王家钧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。

  电池实验室里,王家钧正在进行电池测试研究。
  本报记者 张艺开摄

  “规格严格,功夫到家。”谈及科学家应有的品质,王家钧背出了学校的校训,“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,那些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,早晚会迎刃而解。”

  回国后,王家钧结合国家需求,将研究进一步聚焦于“电源健康状态诊断及延寿技术”“高可靠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”等领域。“现在看,我的选择是正确的,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,我们要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。”在王家钧看来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心系“民之小事”,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,收获累累硕果。

  “最让我骄傲的,是身边的孩子们”

  1997年,17岁的王家钧不顾父母反对,决定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系——在祖国寒冷的东北角,学习当时称得上“冷门”的专业。

  红色故事传颂不绝,红色基因生生不息,如今,一批批新时代的哈工大人正茁壮成长。

  “大家遇到什么困难,随时和我联系。”面对学生,这是王家钧经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
  “最让我骄傲的,是身边的孩子们。”王家钧感慨于一届届毕业生的选择,“这几年,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很抢手,其中近一半加入科研院所而非薪水高出几倍的外企,他们有理想、有情怀,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。”

  修改应聘简历、指导留学文书……王家钧科研之外的很多时间属于同学们。“治学很严谨,平时很‘暖男'。”博士三年级的孙雪是王家钧的学生,“王老师给博士班的每个人办了健身卡,过节送小礼物,早课会带早餐。”

  “这可是新一代电动车、无人机和机器人的电池原型。”聊起电池,王家钧格外兴奋。实验室内充放电仪的夹片上,各式电池让人眼花缭乱:锡纸般轻薄的、纽扣般精巧的……

  “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,工业发展离不开化学。”王家钧认为,道路选择无需在乎一时“冷热”,而应关注行业的长远发展,“当时,哪能想到电化学专业如今会这样火爆?”

 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化学工程系主任王家钧被大家称作“电池医生”。多年来,他致力于管理和改善电池健康状态的研究,把科研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。在他看来,跌倒多少次都没有关系,通过不懈奋斗,有待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终会迎刃而解。

文章来源: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ebgcd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6/1787.html



上一篇:哈工程“水陆两栖机器人”可跑可游打破业界难
下一篇:官方支持!此地多所高校获强援

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投稿 |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|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版面费 |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