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时隔61年,长大后我就成了你

来源: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02 11:3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“60多年过去了,这所学校有了很大发展,学科专业更加丰富,教学设备更加完善,我们可以带着VR眼镜做智慧工厂的虚拟实验,这是姥爷那一代人无法想象的。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

“60多年过去了,这所学校有了很大发展,学科专业更加丰富,教学设备更加完善,我们可以带着VR眼镜做智慧工厂的虚拟实验,这是姥爷那一代人无法想象的。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校一直没有改变,传承下来的财富。那一幢幢古朴恢弘的教学楼没有变,姥爷读书时的‘三严'教风没有变,传承下来的哈军工精神更是没有变。”涂晨语说。

图片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提供。

涂晨语成为哈尔滨工程大学2022级新生。

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,陈昌林和晚辈提起当年的军校生活,总是少不了那些经典画面:“学员全部着军装,不管去上课还是去吃饭都要排队,即使两个人一起走也要并排走整齐,遇到其他队列要敬礼。每天早上都要出早操,内务要求严格,除了叠方块被,胡子要刮干净,鞋带要系整齐。”当年哈军工管理的“严格”,都成为他今天津津乐道的骄傲。

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,我站在姥爷的肩上,要扛起祖国更远的未来。”涂晨语说。

……

“姥爷,我现在就在您当年上课的教学楼,您一直挂念的屋檐上那排飞机,还在!一个骑兵后面有5架飞机,真的一点都没变!”

自入学以来,在很多老师口中都听到以这句话开头的勉励:“你们是自哈军工创立以来的第64期学员……”,涂晨语一听到这句话,心里就会涌起一阵激动,那是血脉传承的感觉,仿佛姥爷没老,就在她身旁并肩站立。

61年后,他的外孙女涂晨语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2022级新生,成为了他的校友。

1961年,19岁的陈昌林学习名列前茅,他的高中教导主任建议他报考清华大学,但他毅然选择了被誉为“军中清华”的哈军工。

人民网哈尔滨9月2日电 (韩婷澎)61年前,陈昌林走进哈军工(现哈尔滨工程大学)成为空军工程系的一名学员。

涂晨语与姥爷视频连线。

哈工程校园旧照。

今日的哈工程。

“当时我国的军事装备落后,我励志学好军事科学技术,提高军事科学本领,报效祖国。为了这个目标,管不管吃穿,当不当军官,我都全力以赴。”陈昌林说。

1966年陈昌林毕业后,参加了靶机设计及系列发展的研究工作,参与领导了多个飞机型号的研制工作,多次立功授奖。陈昌林说,同届毕业的学员中80%都成为了行业的骨干力量,大家的共同点是: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矢志不渝地攀登科技高峰,发扬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,“这离不开哈军工的培养,不管大家在哪个岗位上,身上都流淌着哈军工血脉,传承着哈军工精神。”陈昌林说。

陈昌林在学校时旧照。

“姥爷您听,这军号声和您当年的一样吗?我们现在上下课铃声也是4遍军号。”

外孙女激动得和远在西安的陈昌林视频,陈昌林眼角泛起泪光。

虽然是第一次踏进哈工程的大门,但是涂晨语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却有一种熟悉的感觉,能从屋檐上骑兵后方的装备分辨出哪一栋是姥爷当年就读的院系。走进哈军工纪念馆,看到一幅幅老照片、哈军工学员们工整的笔记,听到哈军工创建的故事,她仿佛穿越到了姥爷读书的那个年代。

今年80岁的陈昌林因为年轻时用眼过度如今视力受到影响,“回母校看看”是他最期盼却又无力完成的心愿,而此刻,他的外孙女正重走那条他最熟悉的路,她将用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和他讲述这个69岁校园的变与不变。

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,举全国之力创建的哈军工让陈昌林大开眼界。

涂晨语出生于航空世家,姥姥姥爷、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、舅舅舅妈都在航空领域从事科研工作,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,涂晨语有浓厚的军工情怀,尤其爱听姥爷讲哈军工的故事。

涂晨语走进哈军工纪念馆,观看一幅幅老照片,听哈军工创建的故事。

文章来源: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ebgcdxx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2/1789.html



上一篇:官方支持!此地多所高校获强援
下一篇:又获奖了!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

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投稿 |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|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版面费 |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